簡述同聲傳譯的技巧
同聲傳譯工作除了有能力和水平問題外,同時也還有技巧問題。只有很強的傳譯能力,沒有很好的傳譯技巧,工作還是不會做得完美。如果把能力與技巧有機地結合足來,工作肯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下面幾點是譯潔濟南翻譯公司總結的同聲傳譯工作技巧,供大家參考:
1. 同聲傳譯的一個基本技巧就是要熟練地運用切分句子的技術,也就是斷句技術,即在譯員傳譯時聽到第一個分句相對獨立的信息時,即可將其變化為相對完整的主句,并適當添加必要的語法成分,并預先判斷下一個分句的意義。這樣,一個較長的句子便被分解切分成為幾個短句。在此情況下,同聲傳譯員不必等話講完后再譯。聽眾此時每次聽到的都是相對完整的短句和信息,聽到了發言人所要表達的思想。掌握這種長句切分技術,對同聲傳譯員來說十分重要。盡管發言人滔滔不絕,同聲傳譯員只要熟練掌握了切分技術,便可較為從容地將如流水不斷的講話內容,同步傳譯出來。當然在切分長句時要考慮分句和獨立的信息兩個因素。
2. 同聲傳譯員在同傳工作中要實行雙耳分工,用主導耳收聽發言人講話,用另一耳監聽自己的傳譯譯語情況,以便在傳譯過程中作適當調整。
3. 譯員在傳譯過程中,必須進入“發言人角色”。譯員要忘掉自己的同聲傳譯員身份,而是以發言人的身份在發言,這樣有利于表達發言人的真意。有人把此技術叫做“轉換頭腦”。我們每個人都習慣于表達自己頭腦中的思想,而不習慣于表達臨時聽到的別人的想法和講話。據說有人做過試驗;即讓一個未經過傳譯訓練的人復述用同一母語講話的內容,結果復述得丟三拉四,且無重點。這說明不經過邊聽邊譯的訓練,連傳譯母語都搞不好,當然更談不上傳譯成另一種語言了。由此可見,“轉換頭腦”是一重要傳譯技巧,應予重視和訓練。
4. 同聲傳譯多在特殊的傳譯廂中進行,一般不直接面對講話人和聽眾,只能聽其聲,不能見其人。在此情況下,同聲傳譯員不能借助手勢、姿勢、表情等非語言手段來幫助表達思想。只能靠自己的聲音來表達思想和感情。因此聲音便成了傳譯思想的唯一“運載工具”。為了取得較好的傳譯效果,同聲傳譯員必須十分注意運用聲音的功能,正確地運用抑、揚、頓、挫的技巧,以增加譯語的感情色彩,做到“以聲傳情”,引起共鳴。
5. 同聲傳譯的另一個技巧是要善于利用間隙,補充簡短插話和解釋,俗稱“打補丁”。即在發言人講話語流中斷或其他間隙時,同聲傳譯員此時可以利用這種短暫間隙,添補簡短插話,其作用有三:
(1)利用此間隙解釋前面傳譯中未曾譯清楚的問題;
(2)利用此間隙補救和更正傳譯過程中的誤譯和疏漏;
(3)利用此間隙插話、解釋,可以避免冷場的尷尬局面。
6. 同聲傳譯是一項高度緊張、又必須迅速反應的復雜活動,出現錯譯是不可避免的。一旦發現譯錯,同聲傳譯員可以采取兩種處理辦法:一是同聲傳譯員可以繼續進行同聲傳譯,待有機會時,以適當方式進行更正;二是同聲傳譯員對所出現的錯譯也可不予理會,繼續傳譯講話。第一種處理辦法更好。無論如何,同聲傳譯員切不可將注意力集中在已發生的失誤上,不可分散注意力,否則影響后面的傳譯內容,損失就更大了。發現誤譯后更應該沉著冷靜,防止再次失誤譯錯。
7. 同傳過程中若出現個別主干詞或短語未能聽清,而傳譯又不能停頓,在此情況下,可以采取用中性或含蓄模糊詞語代替,待從后面的傳譯內容中判斷發言人的態度和該詞語的真意,再作適當補正。對于實在無法顧及的短語,甚至句子,只有讓它漏掉了,不必再去想它。
以上是同聲傳譯的基本技巧,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打好語言基礎,在實踐中進行刻苦訓練和鍛煉,總結出適于自己的傳譯技巧。